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www.ruochuxs.com

翦商(出书版) 第4o节(3 / 6)

需做好规划,给殷人各氏族的首领(尹) 发布任务就行,其余工作会由殷人自行组织完成。

周公描述的洛邑城名为“新大邑”:“周公初基,作新大邑于东 国洛(《尚书o康诰》)这正和商人称殷都为“大邑商”相对,象征着 它是殷都居民的新家园。“新大邑”分布在渡水的东西两侧,两地相 距数公里:东侧主要是殷商移民居住区,西侧是周王行宫、宗庙以及 周人居住区。在渡水西岸(今洛阳火车东站附近)有一片周人贵族聚 居区,王朝显贵大都在这里建造宅邸。墓区出土铜器中有“太保”铭文, 说明召公爽家族的部分墓地也在这里。但因为洛邑城被覆压在现代洛 阳城之下,目前发掘范围还很有限,尚未发现大规模的宫殿台基。也 可能是洛邑的规划以实用为主,没有太多奢华的工程,也没有城墙。

到下半年,新洛邑基本完成,官方名称为“成周”。有人说,这 名字可能寓意周朝的成就,也可能和成王的尊号有关。与之相对,镐 京(丰镐)被称为“宗周”,因为资历更老一些。岐下的周原则单称 为“周”,是最古老和狭义的周地。

周公先是赶赴镐京向成王报告,并随成王来到成周洛邑。在这座 据说距离上帝最近的城市,成王“加元服”(成人礼),从此开始履行 王的职责:接见在洛邑的商人长老和周朝百官,在各种典礼上频频露 面。周人希望让殷商移民看到新王振作有为的气象,所谓:“有王虽小, 元子哉!”

此后,周公和召公对少年成王又有几番关于王朝兴衰的说教。和 以往不太一样的是,二人的论说里新增了一个“小民”概念,指的是 构成王朝主体的普通农夫和贵族封邑里的农奴。按照周公和召公新发 展的理论,王应当关注小民的生活,听取他们的意见,不要(让贵族) 虐待和过度剥夺他们,小民才是王永远获得天命眷顾的基础,所谓:“欲 王以小民受天永命。”

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,亦敢殄戮用乂民。若有功,其惟 王位在德元,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。越王显,上下勤恤,其日: 我受天命,丕若有夏历年,式勿替有殷历年。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。 (《尚书o召诰》)

到年底,成王在洛邑举行迎接新年的祭祀,奉献给文王和武王各 一头红色的牛(驿牛)。i&039;看来,周公的新祭祀原则已经成为王朝正 式制度。

但不知为何,成王并没有把洛邑作为真正的首都,不久之后,他 又返回了镐京。和父辈不一样,成王并没有和商人共同生活的经历, 但洛邑的主体居民是商人,这可能会让成王难以适应。结果,武王和 周公谋划的迁都事业并未变成现实。此后,洛邑(洛阳)一直是西周 王朝管理东方的军政中心,其主体是殷商移民,可以组建规模很大的 军队。西周王朝前期,在洛阳可以调动的兵力是“殷八师”,也叫“成 周八师”,每个师兵力数千人;与此相对,在宗周镐京,周人为主的 兵力是“西六师”。

而商人也最终接受了商王朝的终结,在此后的几百年里再未试图 复辟。但是,人祭的积习仍难以根除,周公和成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。

修改历史记忆

周公辅政时期留下的讲话文稿(诰命),几乎都是把商周王朝的 更迭归因于统治者的个人德行,完全没有提及商人的人祭宗教,以 及其崇尚武力和凶暴的文化品格,似乎商人和周人从来没有任何区别。

在《尚书o无逸》中,周公还把君王的在位时间和他们的德行 联系起来,认为越是有德的君王,其享国时间越久,比如,商朝的 高宗(武丁王)在位长达五十九年,周文王在位长达五十年(包括 受命称王之前担任周邦族长的时间)o作为商末成长起来的一代人, 周公不可能不知道商人的血祭文化,但他却从未提及,好像它们根 本不曾存在。

其实,这背后隐藏着另一个问题:商人的血祭宗教是被周公终结 的,但周公所做的远不止于此,他还要抹杀关于它的记忆,防止它死 灰复燃。17

而忘却是比禁止更根本的解决方式。为此,首先必须毁灭殷都, 拆分商人族群,销毁商王的甲骨记录;其次,自古公亶父以来,周人 曾经为商朝捕猎羌俘,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也应当被永久埋葬;再次, 长兄伯邑考在殷都死于献祭,他的父亲和弟弟们还参与并分享了肉食, 这段惨痛的经历也必须被遗忘。

目前殷墟发现的甲骨卜辞大多是武丁王时期的,属于末代的帝 乙和纣王的数量极少,而且没有发现任何关于“周”的内容。然而, 从常识推测,自古公亶父以来,周邦和商朝有很多交往,尤其是在 周灭商之前的几年,纣王按理会占卜对付周邦的策略。

所以本书猜测,周公很可能曾派人检查过商朝的甲骨档案,并 销毁了和周有关的一切内容,包括档案库在内的宫殿区也被焚毁和 掩埋,即使三千年后有些甲骨被零星发现,也根本找不到涉及周的 任何内容。

不仅如此,以周公为首的周朝上层还要重构新版本的历史:夏人、 商人和周人没有什么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