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www.ruochuxs.com

翦商(出书版) 第25节(2 / 5)

在春秋时期,黄帝的传说被制造出来之后,任姓和姬姓都被列为黄帝之子。 这可能是后世周人在抬高自己母系先祖的地位。见《国语o晋语四》:“凡黄 帝之子,二十五宗,其得姓者十四人,为十二姓:姬、酉、祁、己、滕、箴、 任、荀、僖、姑、假、依是也。”

12刘向《列女传》卷一:“大任者,文王之母,挚任氏中女也。王季娶为妃。 大任之性,端一诚庄,惟德之行。及其有娠,目不视恶色,耳不听淫声,口 不出敖言,能以胎教。法于豕牢,而生文王。文王生而明圣,大任教之,以

一而识百,卒为周宗。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。”

13来自“夏商周断代工程”的《夏商周年表》。参见胡厚宣、胡振宇《殷商史》, 第630页。

14董作宾:《殷历谱》,(台北)“中研院”影印本,1964年。

第十七章 周文王地窖里的秘密

上古时代的历史人物的家宅,极少有机会被发掘到,或者即使发 掘到了,也缺乏相应的记载。比如,殷墟发掘了很多宫殿基址,但我 们无法确定商王们到底居住在哪座建筑。即便是秦皇汉武、唐宗宋祖, 我们也无法指认他们住在遗址建筑的哪间殿堂。

只有周文王是特例。1976年,他居住的宅院被完整地发掘了出来, 而且有甲骨卜辞为证。这座宅院不仅展示了周族首领的生活空间,还 隐藏着文王的惊天秘密:和诸神共谋的翦商事业。

让我们从青年时代的文王开始。

文王是纣王的姑父?

渭河上喧嚣了起来,很多条小木船被系在河中,上面铺有木板, 一座浮桥就这样搭了起来。青年族长周昌,后来的周文王,带领着族 人在渭河边迎接从东方远道而来的新娘,隆重地宣扬这场婚姻带来的 荣耀。新娘来自姒姓的莘国,后人称为“大姒”。

《诗经o大明》曰:“文王初载,天作之合。”这是上帝(天)亲 自撮合的婚事,而这位来自大国的女子简直就像是天帝的妹妹:“大 邦有子,何天之妹。”文王晚年创作的《易经》有两个卦的爻辞出现 了 “帝乙归妹”,意思是时任商王帝乙(纣王之父)下嫁了妹妹:“帝 乙归妹,以祉元吉。”按照这种说法,文王成了帝乙的妹夫,纣王的 姑父。

不过,这显然不是事实,因为姒姓并非商朝王族,更不可能是 商王帝乙的妹妹,估计周人自己也不会当真。那么,大姒的莘国在 何处?有旧说是今陕西省合阳县,但未必成立,因为合阳县和周原 都在渭河北岸,往返不需要渡过渭河。莘国应当和挚国类似,也在 河南地区,新娘的车队从豫西古道驶向关中,然后向北渡过渭河, 才抵达周原。

莘国姒姓,据说是夏王室后裔。这个小国似乎以女子著称。商 代开国君王商汤的夫人出自莘国,再后来,周昌被商纣王囚禁,臣 僚们为营救主公,搜罗各种名贵礼物进献商纣,其中就“有莘氏美女”。 也许正是文王的夫人出自莘国,才引发了后来各种附会的历史创作。

和文王母亲的挚国相比,莘国的知名度更高一点。这也是周族 势力上升的体现,它已经是西土一个颇有前途的新兴小邦国。莘国 嫁来的有姐妹两个,所谓“缴女维莘“缓”,连续、不止一个之意。 周昌还暗中怀疑,好像姐姐的衣服不如妹妹高级:“帝乙归妹。其君 之袂,不如其娣之袂良。”(《易经》归妹卦六五)妹妹可能嫁给了周族 另一个重要人物召公爽。召公责的年龄比周昌小,在周昌晚年以及 武王的灭商事业中,作用非常重要,他的头衔是“太保”,意为“国 君的监护人”。

商周时代,职位多是世袭。召公爽的父亲可能辅佐过少年周昌, 才使自己的家族得到了 “太保”的殊荣。正如前文所述,周昌童年丧父, 过早地登上了族长之位,2应当有长者替他管理周族事务,召氏家族 的可能性很大。

召公家族虽也是姬姓,但和周昌家族似乎没有太近的亲缘,至少 史书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。3武乙王时期的卜辞经常出现讨伐“刀方” 的记载,陈梦家认为刀即是“召”,4本书推测,“刀方”可能是召公 所属的召部族,他们因遭受来自商人的沉重打击,侥幸残存的成员(如 召公爽的祖父辈)后来投靠了周族。这位没能进入史书的召公爽之父, 这里可以暂时称其为“召祖”。

召氏有和商人长期作战的经验,召祖也比较熟悉商朝的情况,并 辅佐少年周昌直到成年。周昌的婚事很可能也是召祖奔走操办的,还 顺便给自己的儿子、后来的召公爽娶了一位莘国公主。周昌因此又和 召公责成了连襟。

《易经》归妹卦显示,妹妹的嫁妆似乎更丰厚。也许是因为她在 娘家更受宠爱,也许是因为召祖在周族“辅政”多年,女方家族更 重视这位实权人物。来自东方的新娘也造成了召公爽家族的某种商 化,比如,他或者他的孩子就有名“辛”的,而用生日的天干作为 名字是商人的习俗。5

结婚后的周昌很快便开始“亲政”,新一代周族人的历史就此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