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www.ruochuxs.com

古代人的日常生活(出版书) 第15节(2 / 4)

活个十天半个月的,“丈母娘”不会赶你走。这种对偶婚的出现,是人类固定婚姻的萌芽,是家庭产生的基础。但这种对偶婚也不是十分稳定,可以自由离异,哪天不喜欢你了就好生分别,各寻新欢,随聚随散。今天云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,还保留着这种对偶婚的形式,比如摩梭人的“走婚制”。

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男性的作用越发重要,其地位也越来越高。农耕社会的到来,让男性逐渐成为人类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。人类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,这一变革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之一。人类逐渐产生了私有财产观念,也逐渐产生了不需要大氏族一起生活的想法,都渴望组成自己的小家庭。于是,财产逐渐集中到以男子为中心的家庭之中,而不再属于整个氏族社会。我的东西就是我的,别人不许动。我死后,我东西给我的孩子。在对偶婚下,孩子只知其母,不知其父,这样不方便遗产继承。所以为了传承财产,人类就进入了婚姻制度的最后一个阶段——一夫一妻制,一直延续到了今天。

中国从先秦时代开始的数千年里,一直都实行一夫一妻制度。即使是贵为天子的皇帝,在同一时间段内也只能有一位皇后。有人说不对啊,乾隆那个“大猪蹄子”有仨皇后啊!注意,那不是同一时间段,都是一个皇后死了之后又立了一个,前后一共是三个。有的男同胞们看到此处会失望至极,怎么没有三妻四妾阶段啊?说好的古代社会好呢!不要急,古代的一夫一妻制和今天的一夫一妻制还有个很大的区别,古代的一夫一妻制有个重要补充形式,那就是纳妾,而且可以纳多个。所以,古代的一夫一妻制完整的表述应是“一夫一妻多妾制”。有人会觉得妻妾都一样,都是老婆,所以三妻四妾的表述也是没问题的。这是大错特错!妻妾的区别是很大的,具体有多大?咱们下一篇继续讲。

46 古代的婚姻制度(下)

妻妾之间的故事,是很多古装电视剧热衷的话题。曾经热播的电视剧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(以下简称《知否》),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。《知否》以北宋社会为故事背景,架空历史,展现了一幅大户人家的生活画卷,充斥着妻妾儿女的勾心斗角,因此也被称为“宅斗剧”。这部剧相对以前一些粗制滥造的历史剧而言,在历史细节的还原上还是比较下功夫的,特别是对宋人家庭关系和生活原貌还原得比较到位。很多朋友对剧中正妻王氏和妾室林小娘之间的宅斗情节印象深刻,惊叹妻和妾在家中的地位差距如此之大。那妻妾之间的区别有多大呢?在这一篇我们就来聊聊。

首先,身份地位不同。妻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的解释是“与夫齐者也”,意思是说地位与丈夫平齐。妻子的身份实质是家庭的女主人,有财产和下人的支配权。妻子只能有一个,妾却可以有多个,具体数量取决于你的家庭条件。妾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的解释是“有罪女子”。在甲骨文中,妾的写法是:

△甲骨文里的妾字

上面是刑具,下面是一个“女”字,就是戴刑具的女子。妾的身份实质是奴婢,是服侍主人的,只是服侍的方式是同主人睡觉生孩子。电视剧《知否》的前段中,是妾室林小娘掌管家族财务,这在古代是极不正常的现象,所以男主人被指责为“宠妾灭妻”。

其次,出身不同。妻一般都出身正经人家,讲究门当户对,而妾的出身就无所谓了,多数比较低微,否则也不会委身去给人家做妾。最初,妾都是部落之间战争的战利品——打败对方部落,把俘虏回来的女子当妾用。后来的妾,一般都出身于贫苦人家,有的则出自青楼。北宋名臣范仲淹,就纳了一个青楼女子为妾,名叫甄金莲,是一位色艺俱佳的女子。妾也有出身较为富裕家庭的,但依然遵循门当户对,富裕家庭的女子肯定是到更富贵的人家才肯当妾。从礼法上讲,皇帝的嫔妃都是妾,只有皇后是妻。

第三,获得方式不同。娶妻要经过三媒六聘、婚姻六礼等繁琐的程序,明媒正娶后才能进门。即便贵为皇家,也不能违背。古代迎娶皇后,有着比民间娶妻更为繁琐、郑重的礼仪。清朝皇帝大婚时,迎娶皇后的路线都有讲究。皇后要从皇城的正门——大清门抬进来,然后依次经过天安门、午门等中轴线正门,再进入后宫。而其他新进宫的嫔妃,只能从皇宫后面的神武门入宫。在清朝,大清门是只有皇帝才能走的门,皇后入宫也走,体现了夫妻地位的平齐。

妻子是娶来的,妾则是纳来的,正所谓“娶妻纳妾”。纳字的意思是接收,像东西一样,花钱了就可以买。既然是买来的,自然也可以卖出,古代的妾是可以用于交易的。那价格一般是多少呢?《夷坚志·丙志》记载,北宋“衢州龙游人虞孟文,以钱十四万买妾”。这里的十四万指的是制钱14万文,合180贯左右。北宋一贯钱的购买力大约合今天800元,计算下来,纳妾需要花今天15万元左右。宋代买妾,服务年限上也不尽相同,有终身者,也有只服务几年的。另外,如果妻子死了,妾一般是不能上位成为妻子的。唐朝法律明确规定:“妾乃贱流”“以妾及客女为妻,徒一年半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