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www.ruochuxs.com

第74章(1 / 2)

王翰和一众人看呆了,连喝彩都忘了喊,这些人中能倒挂金钟的不少,但同时还能射倒稻草人的可就没有几个。

趁着他们失神的功夫,洛北轻轻巧巧地过了中段,射中两边稻草人眉间。两只稻草人一到地,王翰才反应过来,又招呼众人射箭。

洛北眼看着一轮箭雨又至,干脆一脚踩马镫,一手扶马鞍,侧身挂在马上,躲掉了这轮箭雨。

洛北眼见终点在前,还有两只稻草人未经过,翻身上马,仰射两箭,两箭飞到天空,如流星一般落在了最后两只稻草人头上。

马儿越过终点的草垛,洛北翻身坐在马上,白衣翩翩,依旧是一点粉彩也没沾上,他催马走到王翰面前,伸手让金雕站在自己肩上,英俊的脸上是遮掩不住的骄傲神情:“王翰兄,扇子。”

王翰脸上一片半哭半笑的神情,他对金银无所在意,但这扇子乃是他的心爱之物,一向放在手边不肯离身:

“洛北……你可要善待它啊,这柄扇子,不说价钱,便是寻它便花了我几年功夫。”

洛北跳下马,放飞金雕,把扇子拿到手中,合起关上,把玩了一番,又笑着递回到王翰手中:“罢了,君子不夺人所好,这彩头就罢了。”

王翰惊喜道:“洛公子此话当真?那……”

“自然当真。只是我初到鸣沙的时候,为了安置流民,向鸣沙当地的大户借了些钱买地。若王公子肯支援些……”

他把话说到这份上,王翰还有什么不明白的,当即拍了拍胸脯:“洛明府放心,这笔钱我出一半!”

洛北躬身道礼:“那我可就代鸣沙百姓谢过王公子了。”

王翰哈哈大笑:“你赢来的,何谈一个谢字?要是你洛公子肯答应我一个条件,剩下一半我出了也无妨。”

洛北正要问他什么条件,却见王翰将两手沾满了粉彩,向他扑过来,他闪避不及,被抓了个正着。周围那些人也一拥而上,不一会儿,他那件白袍也染得粉粉青青,看不出一点原来的色彩了。

笑闹了一阵够,洛北把手下人重新分组,命他们再练两轮,自己牵了马和王翰走到山坡上,天朗气清,蓝天高远,看得人心旷神怡。

王翰开口道:“洛北,你可知道我这次到鸣沙来,最大的感想是什么?”

第68章

“古语所说的‘诸侯用夷礼则夷之,进于中国则中国之’是真的。”

洛北听得出来,王翰这句话化用了孔子《春秋》的句子,面上却只微微一笑:“哦?这话是怎么说的?”

王翰找了块稍平整些的岩石,坐在山上望着下头的草原:“所谓‘礼仪’,不过是为人处世的规范。今天我在鸣沙县衙,已有突厥牧民拿着自家种的粮食,来县衙答谢你的恩情。他们的子孙会和汉人一样,种地、读书、知礼,如此几代,他们和我们汉人有什么不同?”

他望了一眼洛北,见洛北没有答话的意思,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:“可做成这样的事情很不容易。要有太宗文皇帝那样的胸怀,还有如你我这样脚踏实地的人。一步一步,筚路蓝缕,方能功成。我猜想,昔年太宗皇帝削平天下,设立羁縻州统治这些胡人时,想的应当也和我今日差不多吧?”

王翰说着说着,语调低沉下来,似乎正在沉思:“可是时至今日,各族叛乱,边塞依旧动荡频频,不得安宁,这又是为什么?”

洛北笑了:“你是想问我,为什么他们不仅能降而复叛,还能裹挟当地民众一起迁往草原?还是为什么边塞战事不宁?”

王翰睁大了眼睛望着洛北:“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吗?”

“第一个问题,我曾经也想过。”洛北干脆也坐到他旁边,金雕从他们头上掠过,去追逐草海里一只载沉载浮的兔子:“在鸣沙,你看到了从草原投奔来的牧民。在草原上,我也见过来草原逃难的农民。我曾经问过他们,草原苦寒,为什么你们不肯回去呢?”

“他们回答我说:‘中原难过,不如草原自在好过。’”

王翰的脸刹那间红了,他明白,这就是孔子说的“苛政猛于虎”。

洛北笑了笑:“我在草原上放过牧,知道牧民们过的是什么样子的日子。照看土地的农民,尚有农忙和农闲的分别。照看牲口,那是一日都没有休息的。要是遇到天灾,农民们有些积攒的种粮可以拿出来吃,还可以等待朝廷的救济。但牧民们分散各方,连哭声也不会被人听见。”

王翰深深地望着他,一时竟说不出话来。

洛北顿了顿,面上依旧是一派春风化雨的笑容:“可这样的辛苦换来的是什么?是种地的农民,十五亩地就可以养活一个人,但放牧的牧民,要一千亩地才能养活一个人。更不要说,许多生活必需的东西,譬如盐巴,草原上是从来不产的。”

王翰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说这样的话,他沉默片刻,忍不住站起了身:“洛北,你的意思是这些人本质是为了吃饭才和我们打仗?那这战争岂不是永无休止,没有尽头吗?”

洛北忍不住笑了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